杭州商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内容详情

山水太行 诗画平顺”采风记(4):实会村的老房子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10-07 21:28作者:徐庆举来源:画讯俱乐部

  8月24日,我们来到山西平顺的实会村,这里曾是我在上大二时首次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到过的地方。虽然那时在村子里住了半个月,但对这个村子的历史一概不知,也没注意这个村子还保留着很多古迹和老房子。时隔38年,我这次重回实会村,几位当年的小学生带我看看这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筑。

实会村地处浊漳河畔西岸,浊漳河由南向北从村子东边绕了个大弯,拐向东而去。山西省道S324穿村而过,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山村既宁静,又时而喧嚣。

实会村人口740人,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村,村庄依山而建,各种建筑依山就势,错落层叠,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氛围。

实会村内文物众多,传统历史建筑占到村庄总建筑的一半以上,尤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建筑大云院声名显著(我在上文专题记述过)。它历经五代十国的战火硝烟,在风雨飘摇、天灾人祸中顽强地屹立到今天,弥足珍贵。

除此以外,村内还有众多清代民居院落,古朴厚重、雕饰精美,成为太行山区民居建筑的一个代表。

我们首先来到一个具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大院,门楼呈拱形,两边是砖雕立柱,砖雕门匾上是三个大字“芝兰室”,匾上拱券下有交叉的民国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右侧还有一处套门,拱形大门门匾砖雕“启明呈祥”,内门上拱券砖雕琴棋书画四幅图形,门匾则是“文章华国”。这两幅门匾,意味深长,鞭策后人知书达礼,振兴教化,传承文明。

精美的砖雕。

墙上的拴马桩。

又一处拴马桩。

比这民国门楼更古老、更有文化含量的当属村中大户张家大院和申家大院。这两处院落群集中分布在村南。关于这两姓大户人家的许多故事传说都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法仔细探究,只能凭借着一院院气派的老宅院的部分雕饰细节去想象一下昔日的风采。

进门处的影壁非常精美,实属罕见。壁心是一幅梅鹿争春砖雕图,四周布满交错的六角形块。图案全部透雕,且各在不同平面,非常别致。

影壁两边的砖雕对联:“创业尤难须节俭,守成不易莫奢华”,横批是“诒谋燕翼”。谆谆告诫子孙后代要勤俭持家、不事奢华。

深宅大院。

实会村的这些老宅门楼精美,院内各房屋的装饰及处理十分用心,且大多带有名言警句的雕刻。无论是用料,还是细节部位的雕饰,都透着雄厚的财力和浓浓的道德教化,儒家文化的浸润深入世人的骨髓,虽然是偏远的太行山腹地、浊漳河畔,依然感受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实会村内还有诸多其他文物古迹,有相传系三国时马超所筑、曾发掘出汉代陶罐箭簇的藏兵洞,部分元代遗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会龙王庙,清代遗构观音祖师堂等。行走在古村落里,那残存的石板路和一栋栋古老的房屋,仿佛将你带入一个古代乡村。

龙王庙大门。

龙王庙院内建筑。

平顺县实会村南观音堂,砖石木结构,设计精巧,几百年来依旧完好。

村里的宣传栏里有对观音堂的介绍。下面一组照片拍摄的是观音堂的里里外外。

“实会村,三里长,一里一个观音堂,七十二个连环洞,九龙戏珠大云院。”这是在平顺县实会村的老百姓中口耳相传的一句话,也是实会村千年历史遗存的真实写照。(图为村口一处放置石碑的基座,如今只见基座,不见石碑。)

(2024年9月11日)